找到相关内容490篇,用时2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佛道境界

    心灵之境界,即“心境”之同异或高低,不是在心灵之外有一个与心灵相对境界,更不是心灵对外部世界“认识”。正因为如此,儒、道、三家都很重视心灵问题,并且建立了各自心灵哲学。它们都主张,心灵有二层次...,通过功能而显其本体,通过活动而实现其境界。这一点在佛学和理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。  正因为儒、道、境界说都是建立在心灵哲学之上,而心灵不是实体,只是“本真”状态及其活动。因此,他们都主张,人人都可...

    蒙培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052030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——叶毅生

    加以否定或扣上“迷信”或“不科学”帽子。   四、什么是佛教   佛教与一般宗教最不同地方是佛教并没有“造物主”及“真理”,也没有“圣经”。佛教基本理念是“众生是”(众生当然包括“人”) ,我们只是被各种孽障 (由不当思想或行为引起障碍) 所蒙蔽而未能达到境界,佛经更是各式各样、林林总总,而佛经内容大多都是收录前人修练成经验和方法,以及后人对境界理解和描述去除孽障...

    叶毅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578799.html
  • 佛陀论佛,阿罗汉,比丘,法师,众生

    说“已经完成了修行,而不需要继续修行。“应断悉已断”,是指过去应该断除烦恼已经断除,而不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烦恼已经预先断除。如此正见,正知,正修,正断就名叫做。   境界是非常崇高。释迦牟尼将境界是作为修行方向,而不是已经达到成就,所以他说“是故名为”。在历史上,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曾经出现过义理之争。大乘佛教理论家贬斥承传原始佛典教派为“小乘”,认为小乘教理不“究竟”。...

    洪汝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582646.html
  • 一饮一啄·莫非前定(念佛感应)

    其他原因,这个我们就没有办法去猜啊!境界我们没有办法了解,功德是不可思议啊!不要忘了要念阿弥陀佛,不断地念。 ...“不要念佛了,下来啦!”   就这样拉他衣服,把她丈夫拉下来,说:“那有佛啊!全家金子都被人偷走了,你佛祖若会保佑,金子怎么会被人偷走。”   “你在胡说,都有在保佑呢!”   “不要这么说...

    会本法师

    |因果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300332023.html
  • 佛教物种起源说

    山河大地、没有任何星球、没有时间概念、没有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,非常宁静空间中,只存在着如来藏光明。   如来藏光明是境界,已经超越了凡夫感官思维范围,无论说如来藏光明是有还是没有...境界是完全一样。也就是说,境界、轮回尚未诞生之前境界,以及死亡之后从昏厥中苏醒过来境界三者是完全一体。因为佛陀经过修行,已经彻底地断除了烦恼,对于而言,烦恼永远也不会再生。虽然凡夫也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|轮回|物种起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1216107675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是万能吗?

    以及他活动空间全部。因此,他以心为理体,掌握理体原则,开发心智慧,就能达到全知。虽然全知,但不必说是万能,因为境界叫做不可思、不可议,不可以用心意去思考、不可以用语言去议论。   转载...既然是化身,就是局部,受时空限制,不能代表全体;既不是全知,也不是全能,只有具备善根福德因缘众生能够接触并感受到他存在。   但这不是本来面目,而是众生自己感应而得结果。所以《法华经》说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033311702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关于“即身成佛”论述

    可知此言大谬。旧译派九乘佛法、新译派六乘佛法中声缘罗汉都在最初外三乘内,而且罗汉只证到人无我空性,对法我尚有执著,对究竟光明更是如聋如盲,而密乘最终所证已是觉空无别境界。连大小乘...不但互不矛盾,且隐含有极大密意。在《解脱经》中云:“所谓无数大劫(阿僧祇劫)是指众生无量界、根、信解不同而说。”《金刚顶五种密经》云:“于显教修行,须经三大阿僧祇劫,然后证果。”及“若依密教,则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即身成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19312033890.html
  • 浅谈佛教音乐

    伟大、尊贵、慈悲,而后才能将境界完整地表达。如说人生是无常,有种种悲哀,那末对于生、老、病、死变易苦,乃至现前种种境象,是怎么虚幻?都要有亲切体会,始能引发旁人对无常生起有同样...捐弃王位尊荣来出家。不单止于音乐,就是寺院里钟声,在清晨天将亮未亮时分,震彻大地昏暗,也会激发人们宗教仰慕情绪而来学。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音乐工具,作为弘扬佛法、教化众生前导。  ...

    果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5744098.html
  • 佛教对神与众生看法

    最高境界不是神,而是。佛教所谓神,虽有多种含义,但总之属于众生:一是指天人,属于众生范围,天人有比人优越地方,也有不如人地方;二是指护法神,一般是指天龙八部,也是属于众生,三是指其他如天神、地神...能力都远远是人类难以想象。那更何况呢?在境界,必然是不断积累身语意功德,普度众生,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获得芸芸众生所没有一些能力,包括寿命、转生、自觉、能力、福德、慈悲、智慧等等。但是,不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149954.html
  •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

    纲领:明明德、新民、止于至善;八条目:格物、致知、正心、诚意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佛学是说在因地是慈、悲、喜、舍;在果地是常、乐、我、净,以达到我境界。  人身是气血之躯,二者缺一,就宣告...两翅,如车双轮,混合结成我民族文化,在人收许多外儒内,历代良相名将,博学高人,韵士墨客,大多精研佛典。至于历代大德高僧,各宗祖师,无不精通儒术,在名相上,儒是儒,,在文化事相上,实际就是...

    黄春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0151396.html